“蓝海之声润天山 石榴花开映江海”——船舶学院“蓝海之声”推普实践团再赴新疆阿克苏续写青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06浏览次数:100

近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智能制造学院“蓝海之声”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再次赴新疆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玛坦村。团队持续两年扎根边疆地区,围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积极发挥专业特色,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深走实研察民情,推普筑基助振兴

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分组入户,重点走访少数民族家庭,系统了解普通话学习现状及应用情况。通过座谈和实地交流,队员们对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状况、学生课业语言问题、家庭日常沟通等环节进行了细致调研,有效梳理了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与瓶颈。

作为服务村内弱势群体的重要举措,团队还定点探访孤寡老人、老党员,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帮助,了解其精神文化与日常需求,推动温情关爱走进千家万户。此外,团队组织前往阿克苏博物馆,加强民族历史文化学习,深刻认识南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为开展推普及民族团结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语海扬帆开新境,创新推普润边疆

依托学校办学特色,“蓝海之声”实践团立足专业优势,创新船舶+推普、航海+科普”的模式,在玛坦村开展了船舶模型拼装、航海知识普及等特色活动。团队成员将船舶结构、航海历史等知识融入普通话课程,通过互动讲解、模型实践等环节,丰富了语言推广内容,提升了活动吸引力。当地青少年在模型组装与知识竞答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普通话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树立了科学探索与民族认同意识。


科普+推普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强化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现代科技素养的双向促进作用,拓展了语言文化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此举不仅助力乡村青少年能力提升,也为地区通用语言推广和乡村振兴探索了有效的实践样本。


 躬耕田垄践初心,民生纾困显真情

 在实践活动中,团队围绕乡村公共空间和困难群众居住环境改善,积极投身劳动服务一线。在村文化广场,队员们组织除草、修整绿化、维护公共设施,为村民营造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村委会图书室内,团队师生对存量图书开展归类整理、卫生清扫等工作,推动精神文化建设扎根村居。针对孤寡老人及特困群众,队员们协助清扫家园、修缮院落,切实解决实际生活难题。

在田间地头,师生协作与村民并肩劳作,完成力所能及的农事任务,在劳动中锤炼意志品质、践行服务宗旨。通过持续参与民生服务实践,团队帮助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干群关系融洽,展现了新时代高校学子的责任担当。

 民族同心筑梦行,文化交融谱华章

实践团队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围绕各族群众文化交流和身心健康需要,策划并组织了民族联谊运动项目和文化文艺汇演。运动会上,青年学生在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团结氛围,增进交流,加深了解,进一步凝聚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合力。

民族联谊晚会集中展示了民族舞蹈歌曲、特色配音、脱口秀等传统与现代文艺成果,促进了文化自信传承,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社会氛围。活动取得良好反响,为拓展基层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树立了有效范例。

“蓝海之声”社会实践团以青年行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将国家通用语言推广与专业志愿服务、民族团结联谊等实践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进步。今年的活动覆盖对象广泛,内容设计科学,形式创新多样,有效提升了活动成效和社会影响力。

团队师生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多元服务为支点、以青年担当为落脚点,以实际行动推进了乡村语言文字工作,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强化民族凝聚力、优化基层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良好风采。


 (撰稿:牛贵超 初审:戴雪头 终审:胡杰)